查看原文
其他

斩金奖,上《联播》!这支南大团队精心守护“母亲河”

爱母亲河的 南京大学 2021-05-01


南大人再登《新闻联播》!

12月6日《新闻联播》头条专题报道

“长江经济带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杨江华

作为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生态健康平台代表接受采访

阐释中心对长江生态保护的努力和决心

来看具体报道~

 


《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现在,从环境保护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市场一体化建设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沿江省市正积极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这些天,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的研究人员正在对长江江苏段水体进行采样。通过定期采样检测,不仅能及时掌握长江江苏段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还为长江全流域的水体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现在,沿江各省市正在协同治理长江,实现科研、治理等信息共享。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杨江华: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恢复长江中的各类生物。生物监测体系建设,助力我们国家的整个长江大保护。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从2016年在重庆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2018年在武汉强调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到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提出,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上中下游保护与发展的战略布局越发清晰。


高参云集

这个“中心”不一般


能够登上《新闻联播》,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有何特别之处?


2019年,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为目标,以“绿色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制高点、生态环保产业培育助推器、高质量发展智囊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为战略定位,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组织、牵头、统筹、集聚、协同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优势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中心工作贯通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全链条,围绕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助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心运营一年多来,已集聚南京市44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研究所连接了19家境内外高校和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吸引了近30名中外院士和千余名科研人员与十多家龙头企业共建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取得微界面强化反应、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等重大技术突破,加盟研究所孵化企业500多家,申请专利1100多项


国赛金奖

科创沃土助推成果落地


杨江华所在的南京大学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团队,就是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引进和孵化的科技企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eDNA精准生物监测与生态健康诊断技术,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从147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主赛道金奖


eDNA精准生物监测与生态健康诊断

项目成员:杨江华、王志浩、高旭、张靖雯、杨雅楠、张超伟、孙晶莹、黄金思、王平、母亚雯

指导教师:张效伟

所属院系:环境学院


点击图片跳转《两金一银!南大学子“双创”国赛传捷报》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报告调查显示,全球22%的已知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下降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为了遏制鱼类多样性下降,我国还在今年实施了规模最大的长江十年禁渔。生物监测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没有监测,一切都无从谈起。


杨江华介绍,南京大学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团队在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的资助下,历时7年研发了新一代eDNA精准生物监测技术,打破传统以生物个体为主的监测模式,从生物最本质的遗传物质入手,通过环境基因检测,准确、快速地识别环境中的各类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物监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使监测准确性提高50%,工作量下降90%,效率提高300%。


该技术作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技术突破之一,得到生态环境管理专家的高度认可。在长江、淮河、松花江、珠江、太湖和滇池等多个流域开展推广50余项,并和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澳大利亚、韩国等15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合作,累计分析河流200多条,湖泊500余个,为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开创生态环境基因新时代,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实现生态大保护提供强大助力。


“这个好成绩离不开南大的创新土壤。”杨江华说。团队去年受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邀请,以前沿成果角逐学生“双创”舞为了帮助团队梳理项目亮点、讲好项目故事,双创办为他们请了十几位行业专家做辅导,项目展示的每一页PPT都由专家把关;还给予团队交通、住宿上的便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科研。


不仅如此,南大重视科研创新和落地应用的传统,也为杨江华团队提供了快速的发展跑道。杨江华表示,“在南大读博期间,老师曾经多次向我们强调,作为应用学科的学者,不能只是发发论文,不考虑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不要让技术停留在书架上,要让它摆到货架上,真正落地,发挥价值。



不懈开拓、矢志贡献

为精心守护“母亲河”的杨江华团队点赞

也祝福每一个“励学敦行”的你我

远航吧!南大人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文铸魂

未来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广阔天地

会有你们璀璨的印记~

💪💪💪


精彩荐读

习总书记考察的这幅生态画卷,背后凝聚着“南大智慧”

十周年!“他”的生日,院士纷纷到贺

全国首届!教育大咖齐聚南京,胡金波书记出席

这是一条很“冷”的推送


来源:《新闻联播》、南大新闻中心文字:付思涵编辑:付思涵责编:佘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